全国门店“开烤”,盒马搭建烧烤食材鲜品供应链
制造业增加值稳步回升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增速较上年12月加快0.3个百分点,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不过改革越向前推进,硬骨头越是难啃,如果说,2015、2016年是中国能源市场化改革破题、攻坚之年,那么,2017年将成为攻坚、突破、深化之年。到2020年,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基本完善。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30多年的改革,97%左右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经由市场决定,对保留的政府定价项目,也已全面建立目录清单制度,逐步形成科学、规范、透明的政府定价机制。从国家发改委了解到,部分改革举措有望年内完成。求稳之外,能源市场化改革还难在进字上。同时两次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有效缓解了价格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比如,在2月27日举行的民建中央两会新闻通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就预测,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今年两会代表将高度关注推进新能源革命,实施清洁能源优先发展战略等热点问题。
但是,由于能源价格变动的周期性窗口难以长期持续,因此林伯强认为现阶段能源价格改革的时机不容错过。放开两头比管住中间更难,需要更审慎推进。灰犀牛是一种大概率危机,在社会各个领域不断上演。
至于英国脱欧,与其说是逆全球化,不如说是对欧洲一体化的叛逆。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全球化的中国选项目标明确。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成立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全球化的中国选项行动务实。它并不神秘,却更危险。
在发展中国家,贸易帮助10多亿人摆脱贫困。他认为,从大航海时代的全球化1.0,到英国主导的全球化2.0,再到美国主导的全球化3.0,全球化规则本身就是世界各国相对综合实力的镜像,全球化体系的更迭则折射出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全球经济增长最大贡献者,中国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被寄予厚望。随着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全球化正在向由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推动并主导的4.0时代迈进。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表示,英国脱欧是要成为全球的英国,寻求与欧洲以及欧洲之外的国家进行贸易。经济学家邵宇在《全球化4.0》一书中,依据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制度与规则对全球化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
从年初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重申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中国向世界亮明拥抱全球化的开放态度。它并不神秘,却更危险。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支持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立场鲜明而坚定。经济全球化通过资源的全球配置极大提升了效率,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全球化正处于动能转换期对于一国来说,增长动能的转换可能导致经济增速暂时放缓。很多危机事件,与其说是黑天鹅,其实更像是灰犀牛,在爆发前已有迹象显现,但却被忽视。
目前全球化正停滞不前,发达国家对全球化的推动力已不存在,未来全球化动力将主要源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说。这一问题由来已久,却一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尽管欧美国家的影响力足以辐射全球,但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化的看法并非如此,全球化的趋势也并未被逆转。逆全球化全球化逆转当前的逆全球化思潮主要表现在英国脱欧、美国大选以及由此引发的美英等国政策的变化。这部分群体的看法被政治选举放大,成为过去一年黑天鹅频飞的重要原因。只有解决好不平等问题,让全球化更具包容性和普惠性,未来全球化才能健康发展。灰犀牛是一种大概率危机,在社会各个领域不断上演。两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经济论坛聚焦同一话题,其热度不言而喻。
全球化进程是否逆转、未来又将如何演进?喧嚣之中,更应冷静思考,不为表象所惑。对于全球化进程而言亦是如此。
灰犀牛体型笨重、反应迟缓,你能看见它在远处,却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来,定会让你猝不及防,直接被扑倒在地。未来经济学当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关于收入不平等,这是悬在全球经济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何帆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新兴世界既有保持全球化进程的巨大利益,也具备捍卫它的空前力量和决心。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认为,当下所谓逆全球化更像是发生在欧美国家,带有地域性、周期性、阶段性特点的现象。
更何况,在各国之间利益交织、合作粘性达到前所未有水平的当下,美国想去全球化也绝非易事。但这股逆潮的涌动并不意味着世界范围内全球化进程发生逆转。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国内政策和全球治理而未能兼顾公平,经济全球化导致不平等加剧,催生了全球化输家。坚持创新驱动、协同联动、与时俱进、公平包容,全球化的中国选项思路清晰。
全球化动能转换、系统升级的过程虽然复杂,但趋势难以逆转。即便是在这轮逆全球化浪潮中心的欧美国家,全球化也只是暂时遭遇挫折。
旧的动能正在衰减,新的动能尚未壮大,导致全球化暂时陷入低潮。在发展中国家,贸易帮助10多亿人摆脱贫困。
可以说,不平等问题就是一只灰犀牛。他认为,从大航海时代的全球化1.0,到英国主导的全球化2.0,再到美国主导的全球化3.0,全球化规则本身就是世界各国相对综合实力的镜像,全球化体系的更迭则折射出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
古根海姆学者奖获得者米歇尔渥克最近出版的《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引发全球关注。至于英国脱欧,与其说是逆全球化,不如说是对欧洲一体化的叛逆。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谢尔盖卢贾宁认为,在上世纪90年代,全球化只能通过西方的方式实现,如今中国为世界增加了中国选项。但是,相比于黑天鹅,更值得关注的或许是另一种动物灰犀牛。
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成立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全球化的中国选项行动务实。直到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世界经济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复苏持续疲软,中产和贫民阶层生活持续恶化,贫富差距扩大,最终成为触发一系列黑天鹅事件的诱因之一。
在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推动下,新一轮全球化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而就在两个多月前的瑞士小城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也将颇多笔墨放在关于全球化的讨论上。
经济学家邵宇在《全球化4.0》一书中,依据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制度与规则对全球化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将于23日至26日在海南博鳌召开,主题为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